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:30-21:00
深圳儿童社交障碍治疗
针对自闭症孩子,儿童社交障碍弱是一个问题,下面介绍一些技巧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的方法
一.自闭症儿童(2-3岁)
游戏和童话的启发
1.可以用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,**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,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。
2.同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。
3.遇到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,只要事态不很严重,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,培养其自行处理的能力。
4.经常讲故事里人物的故事启发他: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,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。
二.自闭症儿童(3-4岁)
1.宝宝已听得懂故事,有趣的故事,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。
2.讲故事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,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,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,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。
3.宝宝之间一起做游戏,相互配合的过程中,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,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。大家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,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。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,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——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。
三.自闭症儿童(4-6岁)
增强宝宝表达能力
1.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。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2.3岁以下的宝宝,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,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,他们玩的时候,自己也参与。
3.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,要求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,避免他感到挫折。当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,要与他谈心,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。
4.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,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。然后,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5.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纠正,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.
如何进行早期识别?
(1)自闭症
▶起病于3岁之前,大约2/3的患儿在出生后逐渐表现出异常。
▶另外约1/3的儿童,早期有1~2年的正常发育期,之后才退化出现自闭症症状。
▶大部分家长在患儿两岁前会发现其异常。
▶言语发育迟缓常是家长带孩子就诊的主要原因,但也有很多家长受“贵人▶语迟”观念的影响,延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。
▶我国卫健委于2013年颁发了《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》,其中明确列举了不同年龄儿童中提到自闭症的预警征。
(2)高功能自闭症、阿斯伯格综合征
早期容易漏诊,从而耽误干预,漏诊原因主要有:
▶智力发育水平正常,所以在社交技能要求较低的幼年阶段,社交缺陷也未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。
▶部分孩子存在某些能力的超常,掩盖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,使得其社交困难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。
▶家长和老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,将孩子的社交困难看成是性格内向,从而造成了较多的漏诊。
可以治愈吗?
目前,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其他医学手段能够治愈自闭症谱系障碍本身。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教育训练、行为矫正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交往行为、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、日常生活技能以及适应行为。
早发现早干预
1.研究表明,2-6岁是一个黄金干预期,抓住这段时间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儿预后。年纪越小,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,干预效果与干预的开始时间密切相关。临床上经常见到家长因为不能接受疾病,很晚带孩子来看或者看了以后没有及时去训练,错过了**干预时期,让人扼腕叹息。所以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就发现儿童发育异常的征兆,就要早做诊断,尽早进行干预。
2.选择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
目前,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,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障碍本身,教育干预是**有效的。
教育干预方法要选择经过认证的科学的方法,家长们要积极与医生老师多沟通,选择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。美国国家自闭中心(National Autism Center)在2015年公布的14种已被实证成熟有效的干预方法。
每一个个体都有所不同,谱系孩子也一样。干预方法需要依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的,制定自己长期的干预计划。即便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在常年有效的干预下,有可能获得社会生活中必需的能力,社会交往水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。
服务模式
全日制 半日制 小时制
训练时间:周一至 周五
上午8:30-11:30
下午2:30-5:30
服务对象:自闭症、多动症、发育迟缓儿童、学习障碍儿童
教学年龄:2-12岁儿童
机构介绍
深圳市南山区心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11年,原名‘七彩鹿’,是一家专业从事自闭症训练及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机构。中心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训练设备,帮助孤独症、脑发育迟缓、多动症、注意缺陷、学习障碍等有特殊需要儿童获得科学全面的教育训练,尽早发挥其潜在智能;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心理知识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,倡导社会,学习对这一部分儿童给予客观评价和接纳。
中心在新的一年,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、家长的技巧培训上,还会陆续邀请来自台湾及国外专家进驻中心督导,和国内外专家教授技术支持研习。中心将更加注重老师的训练和环境改善,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。中心提升管理层和特教老师的团队精神,同时注入新的教学模式,推行高水准的教学质量,确保所有老师都受过特殊教育且两年以上的康复经历。
康复: (同号) 黄老师